市政交通基础建设当前位置: 首页 > 开云官方网站app > 市政交通基础建设

蓝天绿水从“菏”来 ——2023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时间:2024-04-02 来源:市政交通基础建设

  “现在生态慢慢的变好,环境越来越美,生活也越过越幸福。”这是我市很多居民的共同感受。

  2023年,我市坚持生态立市,立体化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行动,啃下一批多年难啃的“硬骨头”、“老大难”,建立起污染防治攻坚的长效机制,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数据也为老百姓的直观感受作了最好的注解。据初步统计,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61,同比改善4.2%,改善幅度全省第1,改善率在全国各地级市排名中进入前10名;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5.09,同比改善9.4%,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位;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危险废物及辐射安全实现全覆盖监管,环境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美丽家园。”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3年,我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部署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继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督导方案》、《菏泽市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方案。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的逐渐完备,为决胜攻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气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6位副市级领导干部任副组长的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攻坚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城乡并举”的工作格局。出台《2023年菏泽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攻坚方案》,划分春季聚焦PM10、夏秋季聚焦臭氧、冬季聚焦PM2.5和重污染天三个阶段,细化出台春季扬尘污染治理12条措施、夏秋季臭氧污染治理13条措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15条措施。

  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PM10、NO₂、优良率5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优良天数达230天,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取得历史性突破,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

  我市一直把水污染防治摆在突出位置。分流域制定了16条主要河流水质保障方案,实行“一河一策”。建立了河流水质预警、推送、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河流水质自动在线家重点涉水企业数据接入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实现对重点排污企业全天候、全时段监管。2023年,全市8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历史性达到100%,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排第4位,较2022年进步12个位次,水污染防治成效同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锦甸平铺鸭绿水,白云飞动蔚蓝天。”天气晴好的时候,家住牡丹区的张铣升总是驱车前往七里河湿地公园游玩,连连在微信朋友圈晒图,秀一秀“菏泽蓝”。

  多项生态环境指标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绝非偶然。生态环保工作,重在保护,重在时时督导。

  我市坚持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大督查工作专班,定期通报生态环境明显问题及整改情况。

  在危险废物拉网式起底式排查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中,共排查工业公司461家、重点场所4233处,察觉缺陷399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在汛前、汛期河流排查整治中,累计排查河流316条(段),发现各类隐患问题282个,并全部完成整治工作。

  在常态化开展的“两打”行动中,查处环境违法犯罪案件19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办。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权洪涛表示,2023年,全市共完成了149千米雨污分流改造,1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地表水准四类排放标准,因地制宜完成953个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封停工业公司深井52眼。

  生态文明大厦建得越高,就越要打深打牢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权洪涛表示,我市创新实施书记市长交办单制度,进一步厘清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构建。

  目前,全市684家涉危险废物企业、单位完成了信息化智慧监管系统注册备案,有效实现对危险废弃物产生、贮存、处置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严把建设用地环境准入关,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作为供地的前置条件,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建立环境质量预警约谈制度,对环境质量排名靠后的县区、乡镇进行预警、约谈。

  生态环保,久久为功,既要有铁腕手段,也要有“绣花功夫”。在办好环境信访案件的基础上,我市开展环保系统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百姓诉求。同时,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既减少了对企业的打扰,又做到执法不缺位,非现场执法检查企业比重为34.12%。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远程监督帮扶工作在全国考核中取得第三名的佳绩,并在全国监督帮扶调度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蓝天绿水从“菏”来。追求美好生活的征程中,“美丽菏泽”正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快马扬鞭”! 记者 马源劭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